JBO竟博公共文化场馆延时、错时服务:时空“对表”生活 服务“对味”需求

  师资体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1-05 16:04

  JBO竟博公休日、节假日、寒暑假期间延长开放时间,探索常态化延时、错时开放策略,开辟24小时服务阵地……近年来,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紧跟群众需求,不断推出错时、延时服务举措,以新的服务时空与群众文化生活“对表”。延时服务成效渐显,服务“对味”的密码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
  场馆开放时,群众未必都有空,场馆闭馆时,群众需求正旺盛。尽管现在有全时在线的数字服务作补充,但线验不可替代,适时在场依然十分必要,延时开放应运而生。

  目前,各地文化场馆结合延时开放时段特点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活动,如在国庆期间推出红色文化活动,在暑期推出“暑期社会实践营”“小小馆员”等活动。不少场馆已形成了延时开放的时间表,打开了为民服务的新大门。

  近两年,北京市密云区文化馆分别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开设了阵地培训课程,其中,成年人艺术培训班有多达31门课程开设在非工作日和非工作时间,课程延时开放率达75%。密云区文化馆馆长宋歆鑫表示,错时、延时开放让更多喜欢艺术的成年人有时间参与培训,学员整体更加年轻。

  河南省平顶山市群众艺术馆在延时开放期间特设“文化客厅”公益课晚间课堂,开设文化艺术、生活知识、健身活动、手工技艺四大类近50门课程,将梯次培训与直接辅导相结合,注重向基层延伸JBO竟博,向特殊群体倾斜。

  近年来,部分图书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间,一些地区还推出了24小时开放的阅览室,提供充足的自主设备、丰富的配套服务、轻松的互动场景。如江苏南京的金陵图书馆“阅·荐空间”几乎浓缩了全馆各类阅读资源,让晚间前来的读者也能享有优质服务和资源,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特设沙龙区、社会化考试自修室以及温馨的“星空阅读区”,带给读者温暖。

  近年来,多地博物馆宣布延长开放时间,甚至取消“周一闭馆”惯例。地处北京西单商业区核心地带的蒙藏学校旧址,实行“夏令时”和“冬令时”,夏季开放时间延长至晚9点半,冬季则延长至晚8点半。据统计,其夜间参观人次已占总参观人数的1/3。此外,北京、天津等地博物馆还创新开展了夜宿博物馆、夜市、文化体验等夜场活动,丰富服务供给。

  以需求为导向的延时开放服务往往有的放矢,也更加注重结果导向。无论是晚间文艺课堂、夜间阅览空间还是夜游博物馆等,都增强了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。从效果来看,延时开放的场馆服务人次普遍较以往有较大幅度增长,服务范围更大。福建、四川、广东等地调整夜间服务内容,形成特色服务清单,打造夜间体验式场景服务。上海、江苏等不少地区的公共文化场馆的“夜间部”甚至成为新IP,摸索出一套新型管理机制。

  上海市群艺馆于2016年创办“上海市民艺术夜校”,开辟晚间7点至8点30分时段,服务18岁至55岁的在职中青年人群,并依托总分馆制形成“总分校”模式,推出新潮有料的特色文化品牌。同时,引入社会力量,联动部分社会专业机构在提供课程的同时,专门组建管理小组,招募专业程度高的文化志愿者在线上线下服务群众,以高效管理赢得好评。

  延时、错时开放不仅是服务时间的调整,更重要的是服务内容和产品的精准配给。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依托城南分馆策划了青年文化地标打造计划,陆续推出了优秀传统文化厚植计划、市民艺术家培育计划、文化创意项目孵化计划和戏剧艺术全要素发展计划,打造市民文化艺术夜校,并配合每月定期开设的“城南好市”艺术生活市集,为青年群体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。不到一个月里,迎来3万人次打卡。“延时开放打破了以往文化馆主要服务‘一老一小’的局面,实现了全年龄段覆盖,培育了新的文化消费理念,促进了夜间消费。”张家港市文化馆馆长张璇说。

  2021年,三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明确提出“进一步加强错时开放、延时开放,鼓励开展夜间服务”。北京、上海、河南等多地基于群众反馈和调研成果,在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条例中细化了延时、错时开放政策。

  新机遇总是伴随着新挑战。业界专家指出,要加强对到馆群众的“行动轨迹”研究,按需、科学延时,避免跟风、造势等动机;要出台补贴和激励机制,强化夜间服务团队建设。

  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认为,延时开放的重点是要用机制创新撬动服务创新,激发全社会参与热情。在规范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管理的前提下,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时间的延长要与服务内涵的提升同步,要以鼓励为主、因地制宜,探索实践“连锁化”,形成延时开放的品牌。

  采访中,一些文化场馆管理者还表示,希望通过政府补贴一些、文化场馆减免一些、百姓支付一些等方式逐步解决延时开放伴生的成本增加问题,探索合理收费机制,建议将延时服务阶段的内容供给优化作为新目标,更好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,与当地夜经济形成有益互动,让延时开放变得更有意义、更有价值。

  日均12小时、每年365天的“白加黑”延时服务时间标准JBO竟博,大于2/3服务面积的空间标准,特色文艺服务……近日,上海市浦东新区推出了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2.0版本,以其典型经验和前瞻思维,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。

  “3年前,我们走访了很多社区文化中心,聆听管理人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,了解到文化中心夜间服务和内容创新需求很大,需要破解的难点痛点也很多。为了回应群众呼声,我们启动了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试点工作。3年后的今天,延时服务已经蔚然成风。”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孙毓回顾延时服务的探索历程JBO竟博,深刻体会到:公共文化只有时间对上群众的表、内容对上群众的心,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。

  在今年的2.0版本中,浦东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细化推出了诸多具体举措,包括制定延时服务时空标准、探索以社会主体运营延时服务为主的运营模式、覆盖全区街镇均衡化和特色化发展、构建三级延时服务网络阵地、向文图博美全品类公共文化设施延伸等。“我们的理念是人员可以休息,但场馆可以不休息,要最大程度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。我们的依据是群众需要‘夜充电’的黄金三小时,文化应该像阳光、空气一样常在,让每一个人随时可以有精神栖息的文化家园。”孙毓表示。

  对于开展延时服务带来的影响,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周建义有更直观的感受。2019年,延时服务尚未推行,金海文化艺术中心主要服务银发群体,不太容易见到青少年。“经过几年的努力,现在人流量增加了60%,不仅年轻人多了,还收到了许多有建设意义的反馈。”周建义介绍,他和团队重视调研,发放了大量调查问卷,以此为基础适时调整“服务菜单”。“群众需求一般分为文艺健身类、益智休闲类、文创动手类、新潮时尚类等,文化场馆应该是能够满足群众这些文化需求的乐园。”周建义表示。

  目前,在浦东新区,绝大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都是免费的,按照《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》的规定,部分服务项目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公益价格面向市民开放。“在影院看一次电影七八十元,而在我们家门口的公共文化场馆参加公益放映活动,只要5元。另外,我们参加美育培训课程后,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转化成公益市集产品,同样是超低价出售,大家的价值都得到体现。”不少上海市民如此形容浦东新区文化场馆延时服务带来的良性循环。

  “我们就是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,把最好的时段留给群众,把最优质的服务效能释放出来。”浦东新区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黄玮表示,延时服务全面深化,有所变有所不变,不变的是文化为民、文化惠民这一公共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。

  如今,以浦东新区延时服务实践为代表,“丰富多元”已经成为人们对文化场馆服务的新定义。事实上,时间延长只是最显见的变化,服务供给体系的更新才是关键。进入延时服务新阶段,浦东新区提出结合实际需求,传承弘扬区域文化特色,聚焦全民艺术普及提升,集成市区公共文化配送,发挥各专业社会主体优势,推出2.0版新延时服务清单,提出要在保质保量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,不断丰富夜间文化艺术辅导服务,完善场馆免费或公益性收费预约使用服务。另外,浦东新区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,推出文体旅融合等特色“年轻态”文艺服务。

  以延时服务促进效能提升和均衡发展,服务跟得上的背后是有力的保障支撑。对此,浦东新区强化延时服务工作考核,加大区级文化专管员指导扶持力度,把此项工作明确纳入年度社区文化中心考核。此外,浦东创新性地启动了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标准化研究,未来力争出台关于延时服务的首个地区性标准文件。“未来总的原则是鼓励各延时场馆按照三方比价、规范流程和服务标准,选择引进高水准的社会主体负责整体运营或部分参与延时服务。对于暂时难以引进社会主体的场馆,可内部挖潜推进。”黄玮说。